週二, 19 03 2024

爸媽賞故事 《小小的也很好》

劉凱欣  Pario教育主任 註冊社工

* 爸媽賞故事 *

故事圖書只屬於孩子嗎?

其實,溫馨細膩的情節,滿有創意的圖書,

也為成人帶來不少樂趣啊

書名:       小小的也很好
作者:       強納森‧班特利(Jonathan Bentley)
譯者:       呂行
出版:       台灣東方出版社
銷售:       誠品(銅鑼灣店)

 

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什麼都長得小小的小孩,他與不同的動物比較「大」和「小」,他很渴望自己可以變大。作比較的確是人之常情,正面的比較給我們推動力和進步的目標,但負面的比較則帶來自卑和憂慮的情緒。

 

其實大部份的人都像故事中的小小孩一樣,在與別人「比較」時,只會看到自己的不足,卻看不到自己的強項。如果家長以這種心態教養孩子,除了滿有壓力外,亦會因此而常常擔心孩子有不足之處。所以不難理解現代父母為了令孩子不落後於人的同時,還要贏在起跑線上,便用盡心力和財力為孩子安排很多的栽培課程,而且還不斷比較深度,比較表現。

 

當然「比較」也能帶給我們正面的效果,讓我們檢視自己的不足,驅使我們進步。 但家長要小心訂立「比較」的參考準則,培養孩子的其中一個重要的信念是: 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的,有著不同天賦才能的。」。有的是學業成績好的,有的是體能好的,有的是語言能力好,有的是人際關係好的,加上各人的成熟速度也快慢各異,所以當家長判斷孩子“叻”不“叻”時,究竟是取決於什麼參考準則呢? 當家長要比較學業表現時,一個喜好運動的孩子的學業成績可能會略遜色,但這樣是否已假設了學術是比運動表現重要呢? 這個重視學業成績的結論有否抺剎了孩子的運動天份和興趣呢? 家長如以一個過高的學業表現作參考準則,結果又會否令孩子失去自信呢?

 

以蘇樺偉為例,他是一個天生患有痙攣及弱聽的孩子,他的媽媽要是把他與其他孩子比較的話,確實是在眾多範疇中也會被比下去,但他的媽媽並沒有介意自己的孩子走得比別人慢,輸在起跑線上,反而耐心栽培他、猛力給予他無限的鼓勵和支持,結果,他找到了他的專長,最終跑得比人快。

 

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天賦的才能,不需勉強把小的變大,或許小小的就是專長,未被發掘只因欠缺時機和培養法門,盲目的比較,不會有助成長。作為家長要懂得欣賞我們孩子的長處,協助他走向亮麗的人生﹗

 

育兒小貼士:
(一)發現與肯定孩子的優點。
(二)引導孩子欣賞別人的優點,但不可用作眨低孩子。
(三)鼓勵孩子比較和欣賞自己不同時段的進步。
(四)讓孩子體會父母給他的愛和鼓勵。